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篮球 > NBA

从淄博到波特兰的6300公里!杨瀚森发长文:致我的新朋友们

2025-09-27 03:33:46

篮球资讯9月27日宣 开拓者新秀、中国球员杨瀚森今日在《球星看台》上发布长文,向球迷们介绍自己,全文如下:

我叫杨瀚森,今年二十岁,来自中国山东省的城市淄博。今年六月,很多人见证了我的梦想成真——当波特兰开拓者选中我的那一刻。而最感到惊讶的人,其实就是我自己!现在的我住在离家乡六千三百英里远的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,正在准备自己的第一个NBA赛季。

今天,我想介绍一下自己,让还不了解我的球迷们知道我来自哪里,又是如何走进NBA的。

但我是怎么来到NBA的呢?就因为个子高吗?真的不是。

很多人觉得,如果你从小个子就很高,那将来肯定会成为篮球运动员。但对我来说,还真不是这样。

虽然我小时候确实比较高,但也有点胖。最初开始打篮球,是因为父母想让我减肥。

小时候,父亲喜欢看CBA,家里那台小电视总是播放篮球比赛,我根本没机会看别的节目。每次我在旁边写作业,父亲总会喊“你看这投篮!”或者“哎呀这传球!”。那时候的我真的不理解,他为什么那么喜欢看篮球,我自己并没觉得有多有意思。

还有一个原因,可能是我从小对学习没什么兴趣和热情。我觉得坐在教室里学习很枯燥,尤其是数学、化学这类和数字相关的科目,我真的不太行。

在中国,学业非常重要,如果你成绩不好,就很难进入好大学,必须另寻出路。我的父母觉得我在体育方面有潜力,也许体育就是另一条路。所以七岁那年,他们让我跟着一位中学篮球教练开始训练。

但那个时候,我觉得篮球比数学还要枯燥!

夏天的淄博非常热,但我们却不得不在室外训练。我热得受不了,反抗的方式不止动嘴——我会拒绝换衣服、拒绝下车、拒绝走进球场,用尽一切办法逃避训练。

直到四年级,我仍然不太喜欢篮球。

转机出现在我们市有了第二块室内篮球场之后。我终于可以避开酷暑,在室内打球了。

不过,即使练了又练,我也没有瘦下来,还是那么胖。而且,虽然我比同龄人高,并不代表就比他们打得好。至今我还记得,有个矮我很多的男孩,每次在球场上都能压制我。当时有很多球员都比我强。

从五年级开始,我进入体校。记得刚离开家住校的时候,有时还会想家哭鼻子。在球场上我也非常生疏,头几年只练了运球,连投篮都还没开始学。十岁、十一岁的我,真不觉得自己能打好篮球。虽然谈不上完全沮丧,但我的篮球起步确实不太顺利。我没什么自信,身边的队友都比我快、比我打得好。

而且,他们很多人对篮球的热情也比我高。

比如,我完整看完的第一场NBA比赛是2016年骑士对勇士的总决赛第七场,那时我快十一岁。现在我知道那场比赛有多经典,但当时我并不特别爱看篮球。只是队友们在一旁激动地大喊,他们的热情远超过我。

现在回想,也许当时我并没有真正融入。场上的队友比我快、比我强,场下他们也总在讨论篮球和比赛,而我还没在篮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。

我那时更感兴趣的是打游戏和睡觉。

小时候也不是没想过放弃篮球,但有一个很简单的动力和快乐支撑着我:我很爱吃。学校食堂的烧烤、火锅、手抓饭……我都特别喜欢。虽然食量大,但后来还是慢慢瘦了下来。身体状态变好之后,快到高中时,我开始对篮球和成为篮球运动员有了实质的感觉和目标。

不过即使这样,和身边的朋友比,我对篮球的热爱还是没那么强烈。

我当然也喜欢看詹姆斯、库里的比赛。随着身高增长,我开始打中锋,也慢慢了解了一些传奇中锋,比如姚明、奥尼尔和霍华德。但那时我并没有想太远,也没很自然地把篮球视为自己未来的职业。

但我没有停下,也没有放弃篮球。

在中国,体育方面有证书制度:当你在比赛中达到一定成绩和水平,就能获得相应证书。这些证书成了我看得见、摸得着的目标。全省前八能拿到“二级运动员”证书,这个我在十四岁时拿到了。全国前八能拿到“一级运动员”证书,这个我在高中时和青岛国信俱乐部一起实现了。

记得那时教练又问我喜欢哪些中锋,我的答案还是姚明和奥尼尔。但教练对我说:“你应该看看一个叫约基奇的球员。”

可能就是从那个建议开始,我喜欢上了约基奇,开始看他的视频。我很欣赏他作为中锋的传球技术、全场掌控和视野。(对了,几周前我的经纪人给了我一个惊喜——约基奇的签名球衣!)从那以后,我开始有意学习他的动作和技术。

十七岁,我开始和国信一队一起训练。但由于年龄限制,要满十八岁才能打CBA比赛,所以我只能等待。除了训练,我什么也做不了。训练依旧枯燥,那段日子我深深体会到了不能比赛的痛苦。

但即使开始打CBA,我仍然没有太远大的梦想,没想过自己能成为多么出色或特别的篮球运动员。NBA对我来说,更是遥不可及。

记得打U18时,队里一位技术分析师突然对我说:“瀚森,我相信你可以,你也能去NBA选秀。”

我当时还笑他开玩笑。

也是在那次国际青年赛中,国外的解说不太会念我的名字,后来他们发现我的姓“杨”和“Young”发音一样,就开始叫我“Handsome Young”。从此,这个名字成了我的一个标志,也成了那件T恤的由来。

其实那时我并不觉得自己受关注,也不认为比同龄球员突出。

但慢慢地,通过一系列国际比赛,我不知从哪来了些自信。之后两年的CBA,我觉得自己的技术和能力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。

NBA选秀对我而言,不再那么可笑和遥远。

选秀前的那段时间,真是忙到“飞起”。我在短时间内飞了很多城市。

在和球队训练时,我敢于拼搏,希望展示自己的技术和能力,证明自己不软。我也挺会“挑衅”对手,用心理和他们较量。这些可能是有些NBA球队没想到的。当我真正展现出全面能力时,我觉得他们会喜欢。

至少,波特兰看到了。

从选秀夜到现在,我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改变了很多,收到了大量关注。

借此机会,我也想对所有发信息给我的人说声抱歉,我还没一一回复。你们知道,我不太擅长回信息,就连父母有时也会说:“你还记得你有爸妈吗?”我知道自己该改进。所以,所有祝贺我的人,即使我没回复,我也真心感谢。

现在我在队里认真训练,很开心也期待能不断进步,希望在场上下都能对球队和队友有帮助。每个新秀都是这样,而我更是跨了一大步来到这里,各方面都是名副其实的新手,还有很多要学。

但不管怎样,总得开始,不是吗?

我每天努力训练,想找到自己在场上的价值,努力成为一个让中国和波特兰大家骄傲的球员。

我很感恩也很幸运,能把波特兰当作新家。这是一座美丽、安静、平和的城市,空气清新舒服。

我还没有驾照,所以只能在住处附近散步。(以我的身高,应该不太容易被忽略,你们在街上见过我吗?)到目前为止,我试过不少中餐馆。作为热爱美食的人,找到好吃的很重要,何况我那么爱中餐。(我打算精进厨艺,如果成功做出好吃的手抓饭,一定会发照片给大家看。)

不得不说,波特兰的华人朋友已经把我当成自己人。在餐馆或街上遇到,他们会给我大大的微笑,热情地打招呼。

不光是华人朋友,波特兰的居民和球迷也都非常热情欢迎我。很多人在街上和我打招呼,摇下车窗说“欢迎来波特兰”,让我觉得很温暖。希望不久的将来,我能在球场上回报大家的爱。

别担心,我在努力学英语,希望不久后能更流利地和你们交流。现在我能慢慢听懂大家的话,比刚开始已经有了一些进步。

从选秀那天到现在,我想了很多。波特兰的特别之处,也包括球队的名字——“开拓者”。

这个名字对我而言非常贴切。我们都知道,中国球员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NBA选秀舞台上了。我知道自己有多幸运,能代表中国在最高水平的联盟打球,也明白肩上的责任。

中国这些年有很多有天赋的年轻球员,他们对篮球的热爱和付出,也许有一天也能站上NBA的舞台。无论在社交媒体还是身边,都有许多有希望的年轻人,他们有技术、有能力,也有未来。

所以,“开拓者”对我意义非凡,它充满力量与希望。

我会努力在NBA开拓出自己的路,取得成功。现在只是开始,未来的路还很长。我也希望慢慢能激励中国的年轻球员,就像姚明等前辈激励过我一样。我想让他们看到,一切皆有可能,每个人都能走出自己的路。

对于中国的各位球迷,尤其是小球迷,大家在支持我的新赛季时,请不要过多牺牲睡眠或学业。我知道时差可能很难熬,所以希望大家在支持我的同时,也能充满力量地生活。

你很难预料生活会带来什么,未来的路会是什么样。但你必须充满力量(还有睡眠),时刻准备着。

永远不要害怕去追逐更大的梦想!

瀚森